太阴当发身黄,若小便自利者,不能发黄,至七、八日,虽暴烦,下利日十余行,必自止,以脾家实,腐秽当去故也。干姜能佐生附以温经,生姜能资熟附以散饮也。
身温腹满下利,太阴证也;身寒欲寐下利,少阴证也。胸满虽同,而脉浮细嗜卧,则为表邪已解,□痛为少阳有邪,故与小柴胡汤。
惟此一证,其外有太阳发热无汗,其内不吐利躁烦呕渴,乃可温经散寒,取其微似之汗也。脉浮而芤,浮为阳盛,芤为阴虚。
渴欲得水者,加术,足前成四两半。太阴,脾经也,其脉布胃中,络于嗌。
不得眠者,阳气不能行于阴也。仲景重出此条,仍主之以小柴胡汤者,使知法不外少阳,不必另喻昌曰:四条皆互文见意也。
若是「上」字,则经论中从无两寸脉,主三阳病之理。少阴之厥有微甚,厥阴之厥有寒热;少阴之烦躁则多躁,厥阴之烦躁则多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