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热者,病为在表,法当汗解,然不恶寒,则非麻黄桂枝所宜矣。 然湿自内发,与外感不同。
数为阳虚,阳虚则畏寒。表虽未解,寒水之气已去营卫,故于桂枝汤去姜枣,加细辛、干姜、半夏、五味。
八九日是当解未解之时,寒热如疟,是虚实互发之症。 必当调其阴阳,不然,脉微则为亡阳,将转成阴症矣。
所以四时皆有风寒,而冬月为重也。太阳为开,立麻黄汤以开之,诸症悉除矣。
伤寒六七日,无大热,其人躁烦者,此为阳去入阴故也。 若脉浮而不细,是浮而有力也。
阳明篇有湿热发黄之症,叔和不为别论,独取太阳之风湿相搏者,尚遗数条,亦搜采之疏失也。 疮家身虽疼,不可发汗,汗出则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