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曰:阴气者,静则神藏,躁则消亡。表里之气,升降失常,故不下利,则上呕也。
沈明宗曰:太阳不解而传少阳,当与小柴胡和解,乃为定法。身以前属阳明,头面动摇,口噤齿齘,缺盆纽痛,脚挛急,皆阳明痉也。
今阳脉反微,阴脉反浮,阳微则外邪散而表气和,阴浮则里气胜而邪外出,故为欲愈也。太阴病,脉浮者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
发热无汗,干呕不渴,小便不利者,属太阳伤寒,小青龙汤证也。如此再谛之于证,但欲眠睡非少阴也,乃阳盛神昏之睡也。
魏荔彤曰:诊其脉浮为太阳,大为阳明,其长上于关上,则弦可知矣。魏荔彤曰:胆府与少阳经为表里,而非半表半里之谓。
此王肯堂曰:凡头痛、发热俱为在表,惟此头痛、发热为少阳者何也?或人参汤调辰砂六一散亦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