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]针四分,留七呼,灸三壮。【注】[1]唇者,口端也。
[2]此乃脾胃积热,肝风上冲所致。又有一种黑砂瘤,多生臀腿,肿突大小不一,以手摄起,内有黑色即是,亦用针刺出黑砂有声,软硬不一。
[2]缘肝血热耗,胆汁皆亏,血因火迫,灌入瞳中。[25]从强间上行一寸五分,后顶穴也。
[11]从手三里穴上二寸,以手拱胸屈肘,横纹头陷中取之,曲池穴也。[8]然风虽有五,其致病之由则有二:一曰外因,必因头风,其痛引目上 攻于脑,脑脂与热合邪,下注于目,而致两目忽然失明也,一曰内因 ,必因内伤脏腑,精气不上注于目,或先病左目,后及于右目,或先 病右目,后及于左目,左右相传,两目俱损也。
小儿通睛恙虽小,还有眯目证为轻,此为外障四十人,熟读方知各证情。 [3]跌打损伤,皮破,二目及面浮虚肿 <1>若内损瘀血,上呕吐衄,气虚昏沉,不省人事,身软,面色干黄, 遍身虚浮,躁烦焦渴,胸膈疼痛,脾胃不开,饮食少进。
[3]凡治者,临证时: <1>问其或坠车马踒伤,或高处坠下折伤,或打重跌倒。[1]唇口者,司言食之窍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