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疝证一条,有去左为膀胱气,右为疝气,痛时睾丸上行入腹,或右丸上行而左丸不上行,或左丸上行而右丸不上行,或两丸并上行。要知阳厥宜下,即热深厥深是也。
如此发挥,守先圣之道,以待后之学者心存利济,亦不为罪。一二[1]剂即止,所谓中病即已,安过用以伤生气。
故潮热生,阴不得上交于阳,则阴气发腾,无阳以镇纳,则潮热亦生。试取譬焉,人身尤葫芦,葫芦有前面,腹为阴也;葫芦有后面,背为阳也;葫芦有上面,头为诸阳之首,乾也,葫芦有下面,戌亥子丑,两阴交尽,二阳初生之地,坎也,坤也;斗胆言乎中,葫芦里面有金丹,金者,乾也,丹者,坎为月也。
咳而小便利,若失小便者,不可发汗,下元虚也。非不敢用也,不明也。
或麻黄附子细辛汤,阳旦汤皆可。究其阴阳至理,全然莫晓,六经变化,罕有得知,愈趋愈下,不堪问矣。
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,人忽见脚轻头重。总在学者留心讨理,明阴阳消长之变化,达顺逆吉凶之趋向。